查看原文
其他

「借名上市」横空出世,既然IPO上不了、借壳也不行,那就借名吧

最近小编和一朋友闲聊,谈及香港上市的情况,不得不说,现在市况的确不好,新股发行每个月寥寥几家,相较于前几年每个月动辄十几二十家的盛况,行情可谓惨淡。


排队那么多,上市那么少。


万万没想到,闲聊也能聊出花,朋友跟小编说起了最近的一种新“上市模式”,小编听了之后,如拨云见日,茅塞顿开,有大开眼界之感。



怎么办?按朋友说的方式,小编脑补一个名字,就叫“借名上市”吧。


顾名思义,就是先借名,借上市公司之名,直接安排敲锣仪式,让”原始股东“体会一把,沉浸在未来股票增值的遐想中,感受一下上市公司股东的快感。



正所谓,也不IPO,也不借壳,直接就是上市。



就比如国内有些企业,想去香港上市的话,有的营业纪录不满3年,有的业绩数据、甚至业务模式都有问题,往往也不达标,更何况在A股还有资金流水的审查,根本过不了。


如果借壳,除了要占用大量资金之外,更主要的是香港近几年严查借壳上市,涉及反向收购更是视同IPO。而就算想借壳上市的话,早前有一家企业买壳3年之后出售原业务,被港交所直接驳回,审批非常严格。因此,借壳上市风险也不低。


这种新流行的模式,很难说以后会不会更流行,也就随便扯一扯,咱就虚拟一个”诸葛董事“的名称,来聊一聊,有说的不对或者不到位的地方,请各位海涵:


大概流程是:
  1. 诸葛董事先找到一家上市公司,市值不要太高,业绩不要太好,亏损更佳;

  2. 搭上关系后,再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聊。至于聊出什么花,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他们知了;

  3. 再跟这家上市公司签订一份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,新公司的名称有可能直接是带上上市公司名称、或者中字头、或者很热很流行很有概念的;

  4. 这家合资成立的新公司,有些可能收购诸葛董事名下原来的业务,有些根本就不收购,把诸葛董事名下的业务直接接手过来、以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名义开始干直接开始干业务;

  5. 然后以这家合资新公司之名、或以上市公司之名、或直接把上市公司代码放进去,以原始股之潜在空间、新业务、新概念、新利益到处找原始股东;

  6. 敲钟仪式少不了!挑个黄道吉日,买个锣、找个高大上的酒店,最好再找一两个“资本人士、券商大佬”站台,那敲钟(敲锣)现场规模、热闹,超过99%的真IPO的现场,顺带做一下招商、回馈股东大会这些,仪式感缺不得,不然怎么会有更多的“原始股东”;


  7. 这家合资公司的业绩、财报,可能并入上市公司;原本打算收购的业务可能也不打算放进来了,与其面临港交所的反借壳审查,还不如慢慢做业绩呢;

  8. 诸葛董事,可能进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、有些直接就董事局主席,也可能进入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董事会;

  9. 拿到那些”原始股“的钱之后,有些诸葛董事是真的花钱去拿下大股东的股权,有些则根本无所谓,当然也有些是在卖原始股之前自己垫了不少钱;

  10. 有些拿下股权后,便把部分股票卖给第三方,部分套现;这些拿到股票的第三方,会比那些原始股东强一些,因为他们的股票可随时在市场抛售,而原始股东的股票买卖都在诸葛董事的操控之下;

  11. 最后就可以着手重组董事会、更改上市公司名称。


当然,并不是说都按上面所述的步骤来,有了PY交易,那就先敲钟了再说,其他步骤还可以同时出击。


只是可惜,有些原始股东,终于变成原死股东,投资的钱只能原地等死了。


以上纯粹是我跟盆友的海阔天空,切勿对号入座。小编对这种模式一窍不通,也敬而远之。


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还是叹为观止!


所以我常跟行家讲,诸葛董事是我偶像,公司不必自己IPO上市,跟上市公司签个协议,先举办一个上市敲钟仪式,左边安排上招商大会,右边再来个股东大回馈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,一起出个几亿,接下来业绩再做一做,新消费新医疗,芯片生物高科技,再下来追加几个亿的投资,这一套下来,起码拿到一个上市公司。


我话讲完,谁赞成,谁反对?




版权声明: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,转载须联系授权,并在文首/文末注明来源、作者、微信ID,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。
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:www.ryanbencapital.com

相关阅读

造假的IPO敲钟仪式 | CCTV2 央视财经频道
没上市就敢敲钟,当地「金融监管局」表示上市消息不实,香港上市公司发澄清公告
厦门一企业举办「香港主板上市敲钟」,翻遍港交所网站,找不到任何公告
「中国美牙第一股」中国口腔产业集团有限公司,登陆港股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